Piaget 伯爵對于文化永續的支持與襄助,展現在各個面向之上,自1997年起,便允諾以其制表專業為威尼斯無價鐘樓的修復工程護航,包括現已竣工的圣馬可鐘塔機械修復作業與總督宮(Palazzo Ducale)時鐘的修復工程。
威尼斯,身為卓越藝術與技術革新的中心,承先啟后的文化資產如鏡像般反映出伯爵工坊過往140年來的對于追求完美的專心致力,一如“伯爵,極致人生(Perfection in Life)”最新全球形象廣告所言。憑恃著制表的優越技術,及鐘表與珠寶創作所體現的極致美學,伯爵自信邀請最具鑒賞力的探索者來發掘鐘樓之美,同時在最獨特的地點經驗一場獨樹一格的動人瞬間。
圣馬可鐘樓
意識到威尼斯林立的鐘樓在制表歷史中舉足輕重的重要性,伯爵在這些非凡時計地標的維護計劃里,扮演了主動積極的角色。伯爵家族近期的威尼斯贊助計劃要項之一,便是圣馬可鐘塔的全面更新:修復威尼斯意象里、具指標性象征的兩尊摩爾人雕像。身為威尼斯鐘塔維持及修復計劃的獨家贊助商,伯爵再次受威尼斯民間博物館基金會(Fondazione Musei Civici di Venezia)之邀,為此些文藝復興時期古跡的修復計劃,提供技術及財務上的資助。這也是繼2007年,修復完成圣馬可鐘樓后的一大美事,未來的數年里,鐘塔將繼續在它忠誠威尼斯摩爾人的守護下,持續精準報時。
現今威尼斯圣馬可廣場鐘塔的機械中是由Bartoloméo Ferracina在1759年所裝置的
想要了解鐘表工匠為何在當時要制作這個偉大的鉅作,就必須研究這個相當具有象征性的結構。一個相當經典的安排,借由鼓輪的巧妙排列,創造一個簡易的方式,提供了整個機制的建構與能量傳輸,它顯現了深受基督教啟發的唯美主義,因此可推測Ferracina為何會采用十字結構作為時鐘的主要結構。Ferracina另外并制作了一個額外的機制,由屋頂擔任報時工作的摩爾人偶,在中午與午夜之前,分別敲擊132次,這些敲擊的聲響,提醒人們逝去的12小時。Ferracina覺得經由閱時與小時報時,僅能提供當下的時間,所以借由活動人偶象征性的敲擊動作,可以充分顯現逝去的時間,而運用聲響的方式來顯現12個小時的流逝,他意象式地捕抓到片段的永恒!
現時圣馬可鐘樓的時鐘是由Bartoloméo Ferracina在1759年,
裝置于威尼斯圣馬可廣場的鐘塔中
面盤顯示與人偶活動裝置
最外圈的面盤為小時指示,由1到24的羅馬數字所構成,為根據太陽運行所制訂的24小時時間指示。
位于鐘表外圈內部的中間鐘環,則是根據恒星所得到的黃道12宮指示盤。
在黃道12宮指示盤的里面,也就是面盤的中心圓盤部分,直徑為5公尺,其為月相盈虧顯示,在這個面盤的部分,具有一個圓球裝置,一半為貴金屬,另一半為黑色,繞著中心軸,以一個月(陰歷)選轉一圈的速度,緩慢的旋轉,所以可以顯示月相盈虧的狀態。
在這個面盤的中心部分則是金質所制成的金球,其代表地球。
伯爵2007為慶志圣馬可鐘塔修復,推出這款限量相對陀飛輪琺瑯彩繪限量腕表
腕表表殼有代表圣馬可教堂的翼獅圖騰
在塔樓正面的嵌版上面,裝置有圣母瑪麗亞懷抱幼時耶穌的雕像,雕像左右兩旁并有兩道門,經由這兩道門,東方三博士人偶雕像,會向圣母瑪麗亞與耶蘇敬禮致敬,這個人偶機制,也可經由兩個屏障替代,右邊的會以羅馬數字顯示時間,左邊的則以阿拉伯數字顯示分鐘。塔樓最上面的門墻,裝飾有一個新約圣經描述的,具有翅膀的獅子,為圣馬可廣場祈求和平。在塔樓的平臺屋頂上,則裝置有兩個非洲摩爾人雕像,每一個都有2.7公尺高,每個小時會輪流的敲擊位于他們兩人之間的鳴鐘,時鐘部分的直徑為1.5公尺。這棟塔樓北方的墻壁,具有第二個面盤,其直徑為4.4公尺,由兩個系列的12個羅馬數字時標所組成,為根據太陽運行所制訂的24小時時間指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