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,不是所有騎白馬的都是王子,也有可能是唐僧。同樣的道理,不是所有帶Apple Watch的都會是潮客,帶不好也容易成為“好大一朵奇葩”。
4月14日,為了防止潛在的“奇葩化”風險,有好心的媒體給出了“Apple Watch綜合癥及就醫指南”,訂了手表的童鞋們最好看看:
病癥一:推送焦慮癥
臨床診斷:不知道有推送設置的存在
眾所周知,Apple Watch堪稱iPhone的第二屏。然而,跟手機不同的是,當手表隔三差五就有微信、微博、新聞、天氣等即時推送時,你會發現生活可能會朝著令人焦躁無比的方向——尤其是對嚴重的強迫癥患者,手腕有敲打式消息提醒卻忍住不看,這太殘忍了。
治療方案:
學會開啟“應用推送設定”,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提醒,建議關閉不必要的即時推送。
病癥二:頻繁看表癥
臨床診斷:看表比看人頻繁
試想一下,在面對面談話時,對方總是在看手表,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?對的,那就是“TA并不想繼續這場對話”——如果你恰恰又是在相親,那結局可能會更慘。
是的,經常性地看表一直被視作社交禮儀中的大忌,即便你手上戴著的是一塊可以當做話題談論的Apple Watch,這種行為也是粗魯且沒有禮貌的行為。
治療方案:
使用“免打擾”模式,或在重要談話時關閉所有消息提醒,遇見特殊情況,在獲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依況查看。
病癥三:“快速回復一切”早期
臨床診斷:不分場合使用Apple Watch回復
快捷回復是蘋果對Apple Watch的定義之一,然而并不等意味著代替使用手機、PC電腦等設備。
以短信回復為例,Apple Watch并無鍵盤輸入功能,用戶主要以語音或常用短語快速回復,諸如“在開會”、“馬上到家”。此類消息因其字數和形式局限,僅適用于暫時的非正式場合,在商務辦公、正式社交中使用會顯得極為粗魯。
治療方案:
時刻記住,除了Apple Watch你還有其它重要的社交工具,是用手機回話還是發送郵件具體溝通,他們不只是方式,更代表的是你的處事態度。
病癥四:沖動消費抱怨癥
臨床診斷:買不買都不滿
從Apple Watch問世起,海內外各家媒體都對其優缺點給出過長期的跟蹤報道及測評,諸如續航問題不好、表的價格或華而不實這些問題也都由詳細的盤點。如果你不能接受每天都充電、金屬材質手感不好,或是認為過量的社交消息會擾亂你的正常生活,那現在選擇“取消訂單”不失為一個明智的舉措。
“既然你知道自己不喜歡,干嘛還買呢?為什么買了還要抱怨呢?這是在向別人炫耀嗎?”這是一名美國網友的評語,是不是覺得很準確?
治療方案:
對于沖動型購物患者,請既來之則安之,多說說好的功能,少抱怨自己上當受騙,這至少能讓你在社交往來中沒“那么煩”。
病癥五:旁若無人語音癥
臨床診斷:公共場合大聲嘶吼用Siri語音
如果你也對那些在公共場合大聲打電話的人皺過眉頭,那么請盡量避免自己在處理這款一代產品時有同樣舉動。
眾所周知,Siri語音是Apple Watch指令中相當重要的功能,然而這也就導致會出現用戶大聲發布語音命令的情況。對于Siri音控功能,蘋果方面表示其精準度遠超iPhone,但相對于觸碰操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間。因此,如果你非要嘗試時刻使用Apple Watch的Siri語音的話,最好先找個人不太多的場地,耐心使用。
治療方案:
先在家試試,畢竟在家,你怎么喊都沒人說你不是?哦對,學會使用側邊的數字表冠很重要。
專家結語:使用你的常識,正常的有修養的人不會做的事,就不要因為你戴了一塊Apple Watch而覺得可以常識。尤其是在跟一些重要人物打交道時——你的老板、你的朋友或者你的男/女朋友,別讓Apple Watch影響了你的正常社交,再好它也是個科技輔助工具。